2025-06-20 16:06:11次
外卖江湖卷得凶,满大街都是“20元吃豪华套餐”“1分钱抢奶茶”的海报。但在这片打折血拼的战场上,有个叫“蔬小碗”的中式健康餐品牌,愣是靠“少油少盐、真材实料”的路线,每天稳稳卖出400单,复购率高达45%。没搞补贴大战,也没砸钱买流量,他们到底怎么从外卖平台手里啃下一块“品质红利”?咱来掰扯掰扯。
前几年,外卖=方便但“垃圾食品”的代名词。但随着大家对健康越来越在意,矛盾来了:想吃健康餐,但外卖里全是高油高盐的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蔬小碗瞅准了这个机会,打出“现炒不预制、少盐少糖、营养搭配”的旗号。比如一份“香杉鸡肉糙米饭”,配菜里有南瓜、西兰花、彩椒,主食是杂粮饭,蛋白质、膳食纤维全齐活,热量标注得清清楚楚。顾客一看:“这不就是健身教练天天念叨的‘干净饮食’吗?”
关键是,他们还把健康做成了“看得见”:
·
菜单标注卡路里,减肥人群直接算好热量;
·
·
菜品拍照发朋友圈,绿叶菜翠绿、鸡肉嫩滑,看着就比黄澄澄的油炸食品舒服;
·
·
偷偷懒的人不用自己做饭,花68元就能吃上一顿“私厨级”健康餐。
·
说白了,健康不再是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解决“想吃得放心又不想动手”的痛点。
健康餐最大的坑是什么?顾客怕你骗他!
比如宣传“少油”,结果菜里油汪汪;说“新鲜现炒”,其实是中央厨房的预制菜加热。蔬小碗踩过这些雷,后来摸索出一套“笨办法”:
1.
现炒现装,但玩命掐时间
炒菜师傅像打仗——锅里火候精准到秒,炒完立刻分装进保温箱,配上冰袋。顾客拿到手时,青菜还是脆的,肉也不柴。秘诀是“30分钟锁鲜”:从出锅到装袋不超过10分钟,配送卡在20分钟内完成。
2.
3.
菜单“每周换新,不受欢迎就砍”
别家菜单半年不变,他们每周上新2-3道菜,但卖得差的两周就下架。比如某款“藜麦沙拉”销量垫底,直接换掉,改上“韩式辣酱烤鸡胸”。老板说:“健康也要好吃,不好吃就是耍流氓。”
4.
5.
死磕食材,但别贵得离谱
用的菜是当天采购的鲜货,肉是去皮去脂的鸡胸肉,但定价卡在68元(比便利店健康餐便宜,比高端轻食亲民)。老板算了一笔账:一份成本35元,赚33%,薄利多销,靠回头客撑着。
6.
外卖平台就一个逻辑:谁给的钱多、谁销量高,谁排前面。但蔬小碗偏不陪他们玩“烧钱游戏”:
·
拒绝疯狂投补贴:别人满30减15,他们最多满68减8块。老板说:“靠便宜吸引的不是真客人,健康餐得靠嘴馋心服。”
·
·
闷头做自然流量:平台给的排名靠前?不指望!他们盯死“好评率”,顾客觉得好吃,主动给五星,慢慢爬到商圈前五名。
·
·
玩私域流量:加顾客微信送优惠券,拉群发食谱,把外卖吃成“熟人生意”。群里有人吐槽“今天菜咸了”,第二天就收到道歉短信和免费饮品券。
·
最狠的是,他们摸透了平台的“推荐逻辑”:
·
中午11点、晚上7点这种饭点,平台会推“高分高销量”的店,他们就集中火力做活动(比如“加1元送例汤”);
·
·
下雨天订单暴增时,提前备货,保证配送速度,差评少了,排名自然就稳了。
·
有人问:“健康餐能赚大钱吗?”
蔬小碗的账本回答:日销400单,净利润率20%左右,活得挺滋润。关键是他们证明:外卖不是只有价格战,品质也能杀出一条路。
·
消费趋势变了:年轻人宁愿多花10块钱,买一份“吃了没负担”的饭;
·
·
平台规则变了:现在搜索“健康餐”,排名靠前的不再全是广告,真材实料的店开始冒头;
·
·
商家心态变了:与其烧钱抢流量,不如老老实实做产品,靠口碑攒长期客人。
·
当然,这行也有门槛:
·
供应链得扛得住:新鲜食材采购成本高,损耗大,没点规模根本玩不转;
·
·
口味要过关:健康不等于“难吃”,得让顾客觉得“吃草也开心”。
·
总结一句:外卖江湖看似挤破头,但总有人能靠“笨功夫”突围。蔬小碗的故事告诉我们——别跟风卷折扣,把产品抠到极致,把顾客哄舒服了,就算平台抽成再高,你也有底气活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