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6-20 16:05:02次
这两年外卖圈流行一句话:"要么卷死同行,要么被同行卷死。" 但有个叫"蔬小碗"的中式健康餐品牌,却像个"反卷武士",不搞9.9元秒杀、不玩网红营销,反而靠着"现炒现做"的笨功夫,在魔都写字楼里每天稳稳卖出400单。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生意经?咱来掰扯掰扯。
打开美团、饿了么你会发现,满屏都是"月销9999+"的店铺。但懂行的都知道,很多高销量背后是赔本赚吆喝:15块的套餐成本就要12块,靠平台补贴硬撑着。有的店甚至偷偷用料理包冒充现炒,结果被差评淹没。
蔬小碗偏不信这个邪。他们的菜单贵得离谱:人均45-60元,最便宜的凉拌木耳都要28块。但奇怪的是,白领们就爱买单。秘诀就藏在厨房——每道菜必须现炒,连煲汤都要炖够两小时。有次送餐员迟到半小时,顾客不仅没投诉,还发朋友圈夸"收到的是带着锅气的美食"。
现在年轻人有个怪癖:一边熬夜蹦迪,一边疯狂点击"轻食沙拉"。但真正让他们掏钱的可不是草叶子,而是"假装健康"的仪式感。
蔬小碗摸透了这心理:
·
菜名要玄学:什么"四神安脾汤""春韭捞饭",听起来就像老中医开的药膳;
·
·
包装要精致:砂锅用油纸密封,附赠小瓷勺,吃完盒子还能养多肉;
·
·
上新要玄乎:立春推荠菜馄饨,入伏卖冬瓜盅,中秋搞桂花糖藕,专治"节令焦虑症"。
·
有顾客算过账:堂食人均150元的私房菜馆体验,在蔬小碗花50块就能拥有。这波"降级消费"精准戳中了都市白领的痛点。
别以为用心做菜就能火,外卖平台可是个"吃人不吐骨头"的修罗场。蔬小碗能杀出重围,全靠和算法斗智斗勇:
·
客单价卡位精准:45-60元刚好跨过平台"高品质商家"门槛,既能拿到流量扶持,又避开低价区血拼;
·
·
出餐时间耍滑头:明面上写着"30分钟必达",实际故意拖到28分才出餐。骑手为了抢时间主动接单,反倒让店铺排名靠前;
·
·
差评防御有绝招:遇到催单投诉,直接送紫米粥安抚。那些吐槽"上菜慢"的差评,反而成了"用料新鲜"的活广告。
·
做现炒餐最怕成本失控,但蔬小碗愣是把损耗率压到5%以下。他们的骚操作是:
·
蹭盒马的剩饭:下午6点去盒马收尾货,畸形青菜、半边香菇统统拿下,成本直接腰斩;
·
·
厨房变废为宝:边角料做成员工餐,鸡骨架熬汤底,连香菜根都腌成小菜;
·
·
菜单跟着冰箱走:今天市场啥便宜就卖啥,周二排骨特价就推糖醋小排,周三带鱼打折就做椒盐味。
·
有人想照着抄作业,但发现根本玩不转:
·
现炒模式难扩张:一家店配8个厨师,开分店就得翻倍人力成本;
·
·
品质容易翻车:某加盟店为了提速用半成品,被顾客扒出来后直接倒闭;
·
·
平台随时变规则:昨天还靠"品质标签"拿流量,今天算法一改就可能被限流。
·
如今蔬小碗在上海开了12家店,老板却不敢猛踩油门。毕竟在这个"三天换榜"的外卖江湖,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就是累赘。不过看着那些愿意为"锅气"多付10块钱的顾客,或许"慢工出细活"才是最后的赢家?